榮譽頭銜: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陶瓷藝術委員會名譽理事
名家介紹
張紅華,1944年生于宜興,2005年研高,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16年 第三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師承著名藝人王寅春、紫砂泰斗顧景舟,1958年進紫砂工藝廠學藝,得顧景舟大師長期悉心指導、提攜,接受了最高層面的制陶技藝和構思理念的藝術薰陶,融各派精華,自成一格,造形多變,從業紫砂事業50載,前后制造新品100余件套。
七十年代初,正式拜當代壺藝泰斗顧景舟為師,專攻全手工傳統制作技法。經大師悉心指導,面名耳提,猶魚得水、如沐春風,包括從泥料選礦、手工練泥、空手貨全手工成型、壺體的造型設計、工藝裝飾,到作品燒成及火候氣氛的掌握等一系列顧派獨門工藝流程,深得真傳,熟諳精要,五十年來,盡心摶砂作壺,心摹手追明清、民國諸名家名器,特別是受到其師嚴謹治壺思想之深刻影響,從而逐漸形成個人雄健而嚴謹,流暢而規矩,古樸而典雅,傳統而又現代的藝術風格,歷年來的創作設計和制作能集前人之所長、溶各派之精華,前后推出一百幾十件套個人新作,其中不凡有屢獲大獎的經典作品,作品既繼承王寅春大師的多變手法,嫻熟利落,又發揚了顧派藝術倡導的嚴謹、唯美和周到的哲學藝術思想,從而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含量,正因如此,較多作品在造型的功能性和制作的藝術性方面得到質的飛路和升華,如制作的《青泉壺》被北京故宮博物館永久收藏,《上新橋》和《漢園提梁》壺先后兩次被中南海紫光閣永久收藏,特別是《提梁石瓢》壺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作為國禮由北大贈送給聯合國秘書長蘇菲·安南。
1982年由省職改辦審批為助理工藝美術師,
1983年選送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造型設計專修班進修,
1997年由省輕工業廳授予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
2005年11月評審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在繼承和發揚紫砂傳統工藝,探索具有個人風格的藝術之路上,勇于實踐,不斷創新,特別是在全手工光素器及竹貨的制作成型方面有獨到的建樹,秉承顧派一貫的傳統手法,在此基礎上,獨創性地開創了具有個人符號特征的設計語言、制作流程,包括各種專用特殊工裝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熟練運用拍、打、捻、勒、壓、搓等地道全手工技法,在保留和宏揚紫砂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神上,不為名利所驅動,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幾十年來始終堅守全手工制作成型的陣地,并形成了個人獨特的人格魅力,贏得業界同行及藏家的尊重,長期來由于特別擅長設計制作光素類作品,所以有幸能與國內眾多最頂尖的書畫家聯袂合作,其中包括:劉海粟、李可染、范曾、費新娥、啟功、朱屺贍、張守智、韓美林、韓敏、馮其庸、徐悲鴻夫人廖靜文等等,可謂強強聯合,真正體現在壺隨畫貴、字在壺傳之精髓,很多作品隨同本人一起參加過香港、日本、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地的出國展覽和訪問,引起轟動。
2004年中國當代陶藝名家《張紅華紫砂作品集》一書出版;
2005年宜興方圓紫砂有限公司陶娃學紫砂陶瓷系列教材中“玉笠壺”、“雙竹提梁壺”,“金鈴壺”被選為課本教材;2006年5月23日“提梁石瓢壺”被北京大學收藏,并由許智宏校長作為國禮,贈送來華訪問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先生。
所創作的“華天壺”被美國鳳凰城美術博物館收藏;“青泉壺”被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古玉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玉笠壺”被無錫市博物館收藏;“上新橋”和“漢圓提梁”被中國海紫光閣收藏;本人所善述的論文有《紫砂時尚探秘》,《略論紫砂壺藝的歷史變遷》,目前編寫的《談紫砂傳統工藝的延續和創新》。
名家作品
上新橋壺
作者:張紅華 編號:15304 泥料:紫泥 容量:370cc
撥打熱線,直接溝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員10分鐘內回復
告德壺(韓美林設計)
作者:張紅華 編號:15303 泥料:底槽清 容量:350cc
撥打熱線,直接溝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員10分鐘內回復
大亨掇只壺
作者:張紅華 編號:15301 泥料:底槽清 容量:800cc
撥打熱線,直接溝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員10分鐘內回復
松趣壺
作者:張紅華 編號:15302 泥料:底槽清 容量:380cc
撥打熱線,直接溝通
400-116-8060
13361856999
微信客服
客服人員10分鐘內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