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 稱:工藝美術師
戴琳琳,1961年出生于江蘇宜興,藝名砂林,師從華建民,創作室研究員、工藝美術師,84年進宜興市合新陶瓷廠學藝,90年進華氏藝陶創作室工作從師著名陶藝家華建民學藝負責紫砂壺手工制造及新品開發設計,戴琳琳曾獲1994年全國評比二等獎,95年江蘇新品展評二等獎,96年江蘇輕工產品評比二三等獎。戴琳琳紫砂壺其業績和佳作入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紫砂壺珍賞》、《陶魂》、《當代宜興陶藝名家集》等十多種專集。
職 稱:民間藝人
陳偉軍,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青年陶藝家,1969年出生于世界獨特的陶都--宜興丁山人;大多從事紫砂行業"有的具有先天陶藝的塑養"、"有的具有先天制壺的能量"。
生在陶都能以優越的環境,具有先輩們的創造與現代人的"科藝變革",具有紫砂泥古雅的色澤和可塑性強的特性來豐富我們的紫砂藝術。
國偉陶藝主要從事紫砂作品的推廣與開發,在制作技藝上進行探索與研究,陳偉軍紫砂壺作品以"工整精細""厚實曲雅""渾然大氣"來滿足廣大紫砂收藏愛好者的要求為宗旨,同時與各企業及個人塑造紫砂禮品,至今在紫砂藝術界上是一個新的亮點。
許智萍,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簡介】許智萍,研究員級高工王小龍弟子,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功底深厚,最具發展潛力工藝師之一!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青年陶藝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1972年許智萍出生于蜀山腳下與“南街”(眾多紫砂大師居住處)相距不遠的木石村。1989年許智萍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究所師從王小龍、高麗君夫婦,后入南京藝術學院深造。王小龍、高麗君均為一代陶藝大師朱可心先生的得意門生。王小龍是“紫砂七老”之一王寅春之子,家學淵源,又得朱可心真傳。
許智萍多年來潛心于紫砂茶具制作,數得大師兄季益順點撥,技藝益發精進。許智萍紫砂壺作品以花器見長,內涵深蘊,精工典雅,型用完備,深受國內外藏家和紫砂愛好者喜愛,是當今紫砂界中屈指可數、為人矚目的陶藝新人。
許智萍太公(奶奶的父親)張蘭洲與蔣蓉同村(潛洛村人),天賦秉異,極有才華,既擅陶藝,又是醫生、實業家,亦精篆刻。解放前在上海仿制日本進口的“汽油燈”,一度將日本產品驅逐出中國市場;專長于動物雕塑,制作的紫砂犀牛遠銷荷蘭,受顧景舟、蔣蓉贊譽;他創立的“上海齒科廠”至今猶存。宜興鮑達芝曾撰文稱贊張蘭洲的成就,稱他為“杰出陶藝家”??上в小鞍④饺亍卑a,常對子女說“要那么多錢干什么,趕快花花”,卒于衰弱。張蘭洲的生平見于《宜興縣志》,其印章仍在許家。
張蘭洲僅有一女張秀珍,即許智萍的奶奶,嫁與工人許氏。張秀珍精于制壺,擅制壽星、三號圓壺,七十余歲仍能制作。
張秀珍之子許冬柏(許智萍之父)在徐漢棠的建議下從事耐火材料工作(當時耐火材料是遠比制壺更為先進的工種),娶妻陸鳳園。許冬柏、陸鳳園育有二女,長女許智萍現為優秀陶藝家,次女許慧萍現為藥劑師。
范仁良,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出生壺藝世家。自幼跟隨母親學做宜興紫砂壺。范仁良少年時期就熟練地掌握了全手工制壺技法。1986年,范仁良以優異的成績和扎實的制壺基本功,考入江蘇宜興紫砂工藝二廠技工培訓班。范仁良虛心好學,刻苦研練壺藝技法,廣集歷代名家名壺之長,技藝日趨精良。1988年范仁良調入紫砂研究所,專業從事紫砂藝品的設計和研究。1990年,范仁良以突出的壺藝技法被廠任命為輔導教師。1992年范仁良創辦仁藝居陶藝工作室。20多年來,范仁良對紫砂藝術執著追求,立足傳統追索經典,并經過借鑒傳統藝術的精華拓寬創作視野,不斷推陳出新。范仁良集壺藝設計、創作和裝飾技藝于一身,是當今陶都藝德兼備的青年陶藝家,有“紫砂少帥”的美譽。2008年由世界藝術家聯合會授予“紫砂藝術大師”稱號。
范仁良的作品題材新奇,構思嚴謹,富有詩意。他對宜興五色土有較深的研究。尤其擅長用絞泥來裝飾壺面。裝飾后的紫砂壺色彩斑斕,各色協調和諧,紋理清晰自然,既形成了變化自然的紋理之美,又展現出如行云流水般動感之韻律。他的絞泥作品雖是他主觀意念之作,且無絲毫的雕鑿之痕,卻大有自然天成之感。他創制的《金豹壺》,采用三種不同色澤的紫砂泥,如諧配置裝飾成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豹,形象逼真。壺面色彩絢麗,壺面和壺色和諧統一,增強了壺的整體美感,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創作的《百寶神壺》,以葫蘆為創作題材,分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壺為貯茶的公道壺,下壺為泡茶壺,上壺壺嘴設在底部,倒茶時可用壺“的”上氣孔來控制。當用手指封蓋氣孔時,壺嘴滴水不漏,當手指離開氣孔時,壺中茶水經壺嘴直瀉而下。該壺以巧妙、奇特的構思,精良的工藝技法,受到中外茶商和壺藝愛好者的高度評價。
職 稱:助理工藝美術師
馮建中紫砂壺
邵亞芬
宜興陶瓷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1968年邵亞芬生于宜興市丁蜀鎮紫砂村(原上元村),是清代制壺名人邵大亨的傳人,自幼受到制壺熏陶,伯父邵生祥是民間制壺名家,其父邵順祥也是一直從事紫砂,是一名民間藝人,邵亞芬自86年畢業后,隨父親、伯父學做紫砂壺,在這20多年的制壺經歷中,受到了許多名師指點。在紫砂三廠期間,受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顧道榮指導,后又受到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邵順生的指點,邵亞芬紫砂壺作品有著很大的長進,憑著對紫砂藝術的迷戀和悟性,潛心研究,以繼承傳統為基礎,推陳出新,揉進自己的審美觀,表現大自然之靈氣,使平凡之作充滿活力,并于2002年與夫周小彬創辦了“亨風陶莊”工作室,邵亞芬紫砂壺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型博覽中獲獎。
2003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祝福對壺》榮獲全國工藝品禮品博覽會銀獎;
2006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春花秋實》被無錫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7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安逸》壺榮獲第九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7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春花秋實》榮獲連云港海州旅游文化博覽會金獎;
2007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鳳鳴盛世》榮獲手工制陶技能大賽三等獎;
2007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魁方》榮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銀獎;
2010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詩情畫意》榮獲第八屆“中藝杯”金獎;
2011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安逸壺》榮獲第五屆中國(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金獎;
2011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三足石瓢壺》被大公報(香港)有限公司珍藏,同年被國立國父紀念館收藏;
2011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掇球》榮獲“藝博杯”精品獎金獎;
2012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蛋包壺》榮獲首屆中國(大連)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金獎;
2012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如意壺》被淄博中國陶瓷館永久收藏;
2012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魚化龍》榮獲中國精品茶具金羊獎金獎;
2013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熊貓壺》榮獲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
2014年邵亞芬紫砂壺作品《洋桶壺》捐贈給江蘇大同博愛基金會。
蔣彥其后三次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陶瓷系)學習造型設計與理論已形成自己風格,作品厚重見長,古樸為先,圓潤出眾,霸氣著稱,先后幾十次獲國家評比金獎,蔣彥紫砂壺《古井風韻》現陳列在中南海“紫光閣”,蔣彥紫砂壺《知足常樂提梁》陳列在南京博物館,并在各大媒體登載,在2010年被一百多家媒體評為“中國十大文化產業新聞人物”。
蔣彥紫砂壺《葵花寶典》獲全國陶瓷評比三等獎蔣春音,藝名佳依,中青年紫砂藝術家、江蘇省收藏家協會會員、助理工藝美術師。蔣春音出生于具有五千多年陶文化歷史的江蘇宜興丁蜀古鎮蜀麓腳下,祖上世襲承陶,是明代制壺高手閔魯生壺藝傳人,師承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受家訓文脈較早從事紫砂壺的設計與制作。蔣春音自幼喜書畫、好設計,尤擅藝術作品的創新,既尊重傳統又不拘泥于傳統,紫砂壺藝作品在現實基礎之上求變。
雋秀、自然飄逸,蔣春音注重紫砂壺器型的點線合一和設計概念,集成個人風格。
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親筆為蔣春音題詞“委懷之情、一寄壺茗”;呂堯臣大師亦題賦“壺中情”和“陶苑文心竟風流、陽羨古風贊金砂”;汪寅仙大師則題詞“壺中覓天趣、金砂蓋九洲”;中國書協副主席言恭達,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著名山水畫家范保文,紫砂藝苑徐漢棠、譚泉海、鮑志強、李昌鴻、顧紹培、何道洪等工藝美術大師紛紛為蔣春音紫砂藝術涂墨贈言。 黃麗萍
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黃麗萍先后師從談堯坤、徐秀堂、汪寅仙
1978年黃麗萍高中畢業,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學徒,并先后師從談堯坤,徐秀堂,汪寅仙,湯鳴皋,倪順生。黃麗萍對紫砂制壺、雕塑、裝飾有獨到之處。后進入江蘇省陶瓷研究所從事紫砂研究和新品開發,并參加了江蘇省首期陶藝創新設計高級研修班學習,畢業于南師大美術設計系。時任陶瓷藝術中心創新設計負責人。
黃麗萍經過30多年來陶瓷藝術的探索與創新。先后被天津市人民政府。遼寧省沈陽市人民政府作為特邀嘉賓進行紫砂藝術交流。黃麗萍紫砂壺作品《圓夢壺》被天津博物館收藏,《春竹壺》被沈陽故宮收藏。黃麗萍紫砂壺作品《雙線竹鼓》、《人與自然》(雕塑)、《六方筆筒》、《八貓戲碟掛盤》等作品分別在國家級工藝美術評比中獲獎。黃麗萍所制紫砂壺作品做工細膩、嚴謹、新穎、典雅。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
王杏軍曾多次參加馬來西亞、澳門等海內外精品大展。其王杏軍作品多次榮獲海內外精晶展各獎項,并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陳列館,文物館,博物館所收藏,并入選《藝術與收藏》、《宜陶人》、《壺魂》、《當代中國紫砂圖典》、《紫砂典藏》、《中國紫砂文化與藝術》等紫砂書刊。
王杏軍其紫砂壺業績載入《首屆宜興陶藝新人新作獲獎作品集》、《中國十大茗壺集》和《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獲獎作品集》等。并在河北省電視臺、南寧電視臺等臺作專題報道。2015年10月王杏軍榮獲首屆“景舟杯”高級職稱組銅獎。
小荷才露尖尖角,邵莉用手中的紫砂土,揉捏出與紫砂的不解情緣。經其父邵順生的指導,邵莉紫砂壺作品細膩內秀、疏放有度,有大家之風,又不失靈氣。
邵莉榮譽
2003年 邵莉紫砂壺作品"張牙舞爪"獲全國工藝品博覽會金獎。
2003年 邵莉紫砂壺作品"一脈相通"壺獲中國工藝美術銅獎。
2004年 邵莉與父親邵順生合作作品"好漢壺"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2004年 邵莉與父親邵順生合作的"大吉大利"壺 獲中國工藝美術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
2014年 邵莉在父親指導下,通過努力,考?。壹壷砉に嚸佬g師"專業技術資格。
2015年 邵莉紫砂壺“路路通” “清高”壺被中國紫砂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6年 邵莉紫砂壺“步步高” “雅六方”分別在紫砂手工制作大賽活動中獲得銀獎。
職 稱:民間藝人
陳偉軍,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青年陶藝家,1969年出生于世界獨特的陶都--宜興丁山人;大多從事紫砂行業"有的具有先天陶藝的塑養"、"有的具有先天制壺的能量"。
生在陶都能以優越的環境,具有先輩們的創造與現代人的"科藝變革",具有紫砂泥古雅的色澤和可塑性強的特性來豐富我們的紫砂藝術。
國偉陶藝主要從事紫砂作品的推廣與開發,在制作技藝上進行探索與研究,陳偉軍紫砂壺作品以"工整精細""厚實曲雅""渾然大氣"來滿足廣大紫砂收藏愛好者的要求為宗旨,同時與各企業及個人塑造紫砂禮品,至今在紫砂藝術界上是一個新的亮點。
青年紫砂陶藝家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中國宜興紫砂收藏鑒賞專業委員會理事
李娜自1997年跟隨倪金榮全面學習紫砂壺制作,后又拜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儲彩琴為師,學習南瓜壺制作,李娜紫砂壺制作技藝日漸成熟。藝無止境,2011年至2014年期間,李娜在中國地質大學藝術設計本科專業進修學習。
李娜其聰明好學,悉心鉆研制壺之道,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嚴謹制壺風格,使其紫砂壺作品“工極而韻、紫玉蘊光”,以傳統花器見長,取材自然,寓情寓意于器,生動傳神,局部到整體無不展現自然之美,亦擅長光素器,線條靈動暢快,灑脫之氣點滴迸發。李娜紫砂壺作品受到社會各界諸多藏家、玩家的追捧。實屬紫砂界青氣陶藝家之典范,李娜紫砂壺作品極具收藏潛力。
職 稱:工藝美術師
戴琳琳,1961年出生于江蘇宜興,藝名砂林,師從華建民,創作室研究員、工藝美術師,84年進宜興市合新陶瓷廠學藝,90年進華氏藝陶創作室工作從師著名陶藝家華建民學藝負責紫砂壺手工制造及新品開發設計,戴琳琳曾獲1994年全國評比二等獎,95年江蘇新品展評二等獎,96年江蘇輕工產品評比二三等獎。戴琳琳紫砂壺其業績和佳作入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紫砂壺珍賞》、《陶魂》、《當代宜興陶藝名家集》等十多種專集。
職 稱:實力派陶藝家
徐劍華,優秀陶藝家,宜興市紫砂協會會員。1955年出生于宜興丁蜀鎮,自幼承家傳制壺,后又曾經在宜興紫砂一廠制壺多年,制壺技法逐漸成熟。徐劍華其紫砂壺作品頗有顧氏門風之味,徐劍華中年受書畫大家徐安碧、江云祥先生的影響其作品有了書卷意濃,古樸大方,線條流暢,畫面精美等特點。徐劍華紫砂壺作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藝術含量。
徐劍華制作紫砂壺,一個特點是不用外家泥,在徐劍華眼里,所有不是自己藏泥所制之壺,都不能上得廳堂。此理雖些許偏激,但也能看出徐劍華對壺對泥的執著。所以他的一些泥料,市面上幾乎看不到,譬如100%純料的本山綠,譬如83年的龍山紅。 徐劍華另一個特點是量少,有的紫砂壺的壺型一年僅制6、7余把,比及很多所謂高工大師,一年產壺無數,網上鋪天蓋地的,來得實在很多。